欢迎光临 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
  首页  学院动态  新闻动态
 
   
​【暑期“三下乡”】艺术学院学子“三下乡”:垃圾分类新风尚 青春实践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5-09-17      访问次数: 10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增强公众垃圾分类意识,2025年7月22日至7月24日,艺术学院2024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组成的三下乡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左小蓉的带领下,奔赴合肥市滨湖新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活动,用青春行动环保事业添砖加瓦。

求知探索,夯实理论基础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来到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进行深入学习。馆内丰富的图文资料、逼真的实物模型以及先进的互动体验设备,为队员们开启了一扇全面了解垃圾分类知识的窗口。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队员们深入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标准、流程以及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此次学习不仅让队员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为后续的宣传与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宣传,传播环保理念

在滨湖新区的社区、街道和广场,实践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队员们精心制作了色彩鲜艳、内容生动的宣传海报和手册,向居民们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他们还通过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方式,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答居民们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阿姨,您知道废旧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吗?”“小朋友,你知道垃圾分类能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丽吗?”队员们热情洋溢的宣传和耐心细致的讲解,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关注和参与。许多居民表示,通过这次宣传活动,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今后一定会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实践团队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活动动态,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身体力行,践行环保行动

宣传之余,实践团队还积极投身到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手持垃圾袋和工具,深入社区的各个角落,对公共区域的垃圾进行清理和分类。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认真地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的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实践,帮助他们正确分类垃圾。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说:“这些大学生真的很用心,他们不仅给我们宣传知识,还亲自帮我们分类垃圾,让我们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收获成长,展望美好未来

三天的三下乡活动转瞬即逝,但队员们收获满满。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指导老师左小蓉对队员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表现非常出色,他们用青春的热情和实际行动为垃圾分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展现了黄山学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今后,同学们将继续关注环保事业,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的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活动,在合肥市滨湖新区掀起了一股垃圾分类的热潮,为推动当地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更多像他们这样的青春力量的参与下,垃圾分类的新风尚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地球也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撰稿、摄影:艺术学院 鲍瑞希  责任编辑:艺术学院 许姣  审核:艺术学院 叶继发


 
 
  快速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数字校园平台
远程教育
   
   
   
 
  专业设置
美术学专业
工艺美术专业
音乐学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动画专业
 
  教学资源
教师工作室
学科竞赛
教学研究
科学研究
创新创业
 
 
 
  推荐站点
美术馆
图书馆
艺讯网
基金会
国际预科
全部站点